微灌系统:
一、微灌简介:
(1)滴灌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由于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因而在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他部分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
(2)地表下滴灌
地表下滴灌是将全部滴灌管道和灌水器埋入地表下面的一种灌水形式,这种灌水形式能克服地面毛管易于老化的缺陷,防止毛管损失或丢失,同时方便田间作业。与地下渗灌相比,区别是仅湿润部分土体。
(3)微型喷洒灌溉
利用折射式、辐射式或旋转式微型喷头将水喷洒在枝叶上或树冠下地面上的一种灌水形式,简称微喷。微喷即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又可提高空气湿度,起到调节田间小气候的作用。
(4)涌泉灌溉
涌泉灌溉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涌水器形成的小股水流,以涌泉方式使水流入土壤的一种灌水形式。涌泉灌溉的流量比滴灌和微喷灌大,一般都超过土壤的入渗速度。为了防止产生地表径流,需要在涌水器附近挖一小水坑或渗水沟以分散水流。涌泉灌溉尤其适合于果园和植树造林林木的灌溉。
二、微灌的优点:
省水微灌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水灌到每一株植物附近的土壤中,经常维持较低的水压力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微灌具有以下诸多优点:
(1)省水、省工、节能。
(2)灌水均匀。微灌系统能够做到有效地控制每个灌水器的出水流量,灌水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
(3)增产。微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为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创造了很好的水、热、气、养分状况,因而可实现稳产,提高产品质量。
(4)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微灌的灌水强度可根据土壤的入渗特性选用相应的灌水器,并对其调节,不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微灌是采用压力管道将水输送到每棵作物的根部附近,可以在任何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有效工作,甚至在某些很陡的土地或在乱石滩上种的树也可以采用微灌。
三、微灌的缺点:
(1)灌水器易堵塞
滴水器中很小的水流通道堵塞是滴灌应用中主要的问题,检测堵塞是很困难的,堵塞使毛管管路出水不均,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
(2)盐分积累
当在含盐量高的土壤上进行滴灌或是利用咸水滴灌时,盐分会积累在湿润区的边缘,若遇小雨,这些盐分可能会被冲到作物根区而引起盐害。这时需进行冲洗,必要时辅以喷灌或地面灌溉。在没有充分冲洗条件的地方或是秋季无充足降雨的地方,则不要在高含盐量的土壤上进行滴灌或利用咸水滴灌。
(3)可能限制根系的发展
由于微灌只湿润部分土壤,加之作物的根系有向水性,这样就会引起作物根系集中向湿润区生长。
总之,微灌的适应性较强,使用范围较广,各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等因地制宜地选用。
1.滴灌系统田间布置
(1) 毛管和滴头布置:滴头的布置形式取决于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土壤类型、当地风速条件、降雨以及所选用的滴头类型,还需同时考虑施工、管理方便、对田间农作的影响及经济因素等。
条播密植作物
1.大部分作物如棉花、玉米、蔬菜、甘蔗等均属于条播密植作物,需采用较高的湿润比,一般宜大于60%。毛管和滴头的用量相应较多。这时毛管顺作物行向布置,滴头均匀地布置在毛管上,滴头间距为0.3-1m,毛管有2种布置形式:
2.每行作物一根毛管,当作物行间距超过1m和轻质土壤(一般为沙壤土、沙土)时,采用这种布置形式。
3.每2行或多行作物一条毛管。当作物行间距小于1m时,考虑使用每2行作物布置一根毛管,当间距小于0.3m时,宜考虑多行作物一条毛管
果园
果树的种植间距变化较大,从0.5m*0.5m到6m*6m。因此毛管和滴头的布置方式也很多。
1.一行果树布置一条毛管。当树形较小,土壤为中壤以上的土壤时,采用一行果树布置一条毛管比较适宜。滴头沿毛管的间距为0.5-1.0m,视土壤情况而定,一般要求能形成一条湿润带。
2.一行果树布置二条毛管。当树行距较大(一般大于4m)土壤为中壤以上的土壤时,采用一行果树布置两条毛管布置形式较适宜。
3.当果树间距较大(一般大于5m)或在干旱地区,可考虑曲折毛管和绕树毛管布置形式。优点在于,湿润面积近于圆形,与果树根系的自然分布一致。在成龄果园建设滴灌系统时,由于作物根系发育完善,可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2.干、支管布置
干、支管的布置取决于地形、水源、作物分布和毛管的布置。其布置应达到管理方便、工程费用小的要求。在山丘地区,干管多沿山脊布置或沿等高线布置。支管则垂直于等高线,向两边的毛管配水。在平地,干、支管应尽量双向控制,两侧布置下管道,可节省管材。
3.部枢纽布置
一个滴灌系统能否正常、方便安全的运行,发挥其效益,除了须十分谨慎选用灌水器外,还须更为谨慎地选择部枢纽。同时,过滤器是关键所在,一旦过滤器出现故障,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成千上万只灌水器堵塞,造成滴灌系统报废。如果水源距灌溉地块较近时,部系统一般安装在泵站附近,以便运行管理。
喷灌系统:
一、喷灌简介:
用专门的管道系统和设备将有压力送至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洒到田间的一种灌溉方法。
二、喷灌的优点:
(1) 节约用水
(2) 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
(3) 节省劳力
(4) 适应性强:喷灌是将水直接喷晒在天面上,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不产生径流,所以在土壤透水性强或地形坡度较大的条件下仍可以采用喷灌,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为灌溉而平整土地和控制地面坡度。
三、喷灌的缺点:
(1) 喷洒作业受风的影响
(2) 设备投资高,喷灌系统工作压力较高,对设备的耐压要求也高,从而设备投资一般较高。
(3) 耗能较高 喷灌则要利用水的压力使水流破碎成水滴并且喷洒到规定范围内,显然喷灌需要多消耗一部分能源。
(4) 喷灌工程—田间管道系统的布置设计
田间管道系统的布置取决于田块的形状、地面坡度、耕作与种植方向、灌溉季节的风速风向、喷头的组合间距等情况,需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丰字形布置 2.梳齿形布置
田间管道系统布置的原则:
(1) 应符合喷灌工程规划的要求
(2) 喷洒支管应尽量与耕作和作物种植方向一致
(3) 喷洒支管好平行等高线布置,如果条件限制,至少也应尽量避逆坡布置
(4) 在风向比较恒定的喷灌区,支管好垂直于主风向布置,应尽量避免平行主风向布置。
(5) 喷洒支管与上一管道的连接,应避免锐角相交,支管铺设应力求平顺、减少折点。
在贯彻以上原则时,有时会出现矛盾,这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清主次,因地制宜地确定布置方案。
常用设备:


